风水入门知识
看风水 2023-01-26 13:44www.fengshuib.com风水书籍
中国风水学的称谓
在历史上,地理、阴阳、卜宅、相宅、图宅、形法、青囊、青乌、堪舆等均曾泛指中国风水学。
术数为一天文、二历谱、三五行、四蓍电、五杂占、六形法。"术数者,皆明堂、羲和、史、卜之职也。"--《汉书艺文志》
风水学的称谓探源
风水学在中国经数千年历朝历代之沿革,其称谓没有统一,其内涵随历史科技发展不断更新,没有确切定义。在历史上,地理、阴阳、卜宅、相宅、图宅、形法、青囊、青乌、青鸟、堪舆等,均泛指风水。时至今日,风水称谓广泛流于民间,堪舆称谓在学术界认同,而其它称谓似成别名。
探析堪舆或风水的渊源沿革,正如许多专家学者考证的那样,最早的"卜宅之文"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,见载于中国最早文献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等若干篇章,都是有关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论述。
分析这些有关堪舆(风水)的史实记载,对照有关理论及其实践,堪舆(风水)虽因历经长期发展沿革而趋于繁复纷杂,但其宗旨即基本追求可归纳如下:
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,顺应自然(法天地,象四时),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,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至善境界。
《书经图说夏至致日图》为上古传说时伏羲叔在夏至日用景表土圭测日影,以辨方正位、定时令。
《书经图说太保相宅图》反映选址规划成周洛邑"体国经野、辨方正位"的活动,即"卜食洛邑"、"攻位洛汭"。
阴 阳
最早见于《诗经》之《公刘》章,如"于胥斯原","陟则在谳,复降在原","逝彼百泉,瞻彼溥原,乃陟南冈,乃觐于京","观其流泉","度其隰原","度其夕阳",其中更有"既景乃冈,相其阴阳"句,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阴阳,所典。故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。古代用木杆即圭表测日影"景",以定方向及时令之方法的最早记载。
《诗经》这一美丽的史诗,历历如绘地描述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豳,勤勉勘察山川形势与水土之宜,辨方正位,规划营宅,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细节。这一记载,是中国风水始行的最早描述。
中国祖先通过大量实践劳动,建立了"阴阳"这一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体系,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中,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,几乎就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。
地 理
今天,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:"人与地的关系。"(邹豹君(美)著:《地理难题答客问》)在中国古代,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。
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。
王充《论衡自纪篇》:"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,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";唐代孔颖达疏云:"地有山川原隰,各有条理,故称地理。"
先秦祖先已悟到:人之行为应遵天道、地道,人应善用天时地利。《周易系辞上》"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,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"《周易系辞下》"古者庖牺(即伏羲)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"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,肇原于此。
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,知天文地理、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。在实践中,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。诸如《礼记月令》:"毋变天之道,毋绝地之理,毋乱人之纪。"《管子形势解》:"上逆天道,下绝地理,故无不予时,地不生财。"
中国历朝历代,均有冠称"地理"的风水著作。
风 水
风水名称来源,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《葬经》,谓:"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……故谓之风水。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"《葬经》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:"来积上聚,冲阳和阴,土厚水深,郁草茂林。"
金代兀钦仄注《青乌先生葬经》,亦有"风水"之称,云:"内气萌生,外气成形,内外相乘,风水自成。"又称"内气萌生,言穴暖而生万物也;外气成形,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。生气萌于内,形象成于外,实相乘也。"
青乌先生葬经
明代乔项《风水辨》解释"风水",有云:"所谓风者,取其山势之藏纳,土色之坚厚,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。所谓水者,取其地势之高燥,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;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,又其第二义也。"
明代徐善继、徐善述在《地理人子须知》中综述前人论说,谓:"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,即郭(璞)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。而生气何以察之?曰,气之来,有水以导之,气之止,有水以界之,气之聚,无风以散之。故日要得水,要藏风。又曰气乃水之母,有气斯有水;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;又曰外气横形,内气止生,又曰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,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。总而言之,无风则气聚,得水则气融,此所以有风水之名。循名思义,风水之法无馀蕴矣。"
综上"风水"典出及释义,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;地理环境,包括地质、水文、生态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,然后择其吉,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,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,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。
汉晋时期,在"阴阳","地理"有关勘察选址,规划营建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。第一次将"风水"与"气"联系在一起,"气"即古时的"炁"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,"气"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,"其细无内,其外无大,充盈天地""气变而有形,形变而有生";《老子》谓之"气"的"理"为"道","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名之曰大。"
用现代的观点,"气"是一种力,一种场,一种波,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。气的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。气是生在"天地之始",是"万物之母"。1987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著《风水--中国的方位艺术》说道:"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""认识气,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"。
风水关于"气"的发现,是否预示着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。场或最小构成物质呢?关于"气"的理论论述,是否是宇宙生成的最原始,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呢?
堪舆
堪舆,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所著《淮南子》,即《淮南鸿烈》第三卷《天文训》中,其云:"堪舆徐行,雄以音知雌。"上下文之义,是谓天地运行之道,致月令有阴阳变化;有相冲克之时,也有和合之时,前者凶,后者吉。盖"堪舆"之义,实为"天地之道"。
东汉许慎曾谓:"堪,天道;舆,地道,"则堪舆是谓天地之道。在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中。说"堪,地突也","舆,车舆也。" 司马迁《史记》中,有《日者列传》(第六十七),言及其时卜筮者流有"堪舆家"。东汉初,班固《汉书艺文志》(第十)中,始见载堪舆理论专著,有谓"《堪舆金匮》十四卷",与言阴阳五行,时令日辰,灾应诸书同列"五行家"类,为当时"数术"六种之一。班固评五行家"其法亦起五德终始,推其极则无不至,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,而行于世,浸以相乱。"又在《数术略》末总论云:"数术者,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。"
堪舆术在汉、唐极盛一时,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专家学士丰富完善,其中对后世影响颇深的(唐)吕才出自《堪舆经》的五姓之说,即五音姓利之说,"言五姓者,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等,天下万物,悉配属之,行事吉凶,依此为法。"(唐)贾公彦疏引《周礼》和《问占梦注》,可知堪舆。
"建除十二辰"之说,十二辰,即将周天配位地支(子、丑。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。酉、戌、亥)而分为十二等份,划分方向则与十二次相反,以北斗星斗柄旋指十二辰,序称建、除、满。平。定。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,以定日辰吉凶之说。即建除十二辰,简称"建除"。
汉。唐以来,堪舆除师法前人风水的勘察山川地势,阴阳五行,辨方正位之外,又容星象、占家、时辰吉凶诸说。"法天地,象四时"注重天、地、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。
在汉、唐之际,认识到天、地、人应为一合谐整体,此时中国风水走到"天、地、人合和"的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。随着星象学的发展,人已不仅论地,论天成为了一种当时科技的追求。中国风水逐渐融汇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。
由此,也可证明中国风水在历史演变中,是随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同步发展的。
至此,中国风水也引来了无数争议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,班固在《汉书艺文志》第十,王充在《论衡法术篇》等均有质疑,由此,中国风水逐渐分为"形式派"和"理气派"二大派别。由此又称以"形势为法"的风水师为形家。
但是,正是堪舆家在他们探究宇宙万物内在机理的长期职业活动中,由原始的用于占卜的堪舆拭盘,即司马迁所谓"旋式正綦"者,而直接经由后世堪舆家的探索、完善,引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发现和发明,即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,这是堪舆家的伟大科学贡献。
青 囊
青囊,典出《晋书郭噗传》,谓郭噗"好古文奇字,妙于阴阳算历,有郭公者,客居河东,精于卜筮,璞从之受业。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,由是遂洞五行、天文、卜筮之术,攘灾转祸,通致无方,虽京房、管辂不能过也。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,未及读,而为火所焚。"
在《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》中,其序概括了青囊含义"青囊内传,海角秘文,浮黎正统,镇世鳌极,八卦八门,六甲天书。始青之下,囊万象"。
由前所述,《青囊》为堪舆的一本秘传著作,流传影响甚广,故后世将青囊为堪舆或风水代名词。如唐代陈子昂《陈伯王集》中《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》诗"传道寻仙友,青囊卖卜来。"
青乌和青鸟
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、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,以人名隐指风水。历史上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,见晋代葛洪《抱朴子内篇极言》:"昔黄帝……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。"宋代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载《轩辕本纪》:"黄帝始画野分州,有青乌子,能相地理,帝问之以制经。"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,元代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:"秦有青乌子,著《青乌经》。"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。
唐代,青乌子已颇有名声,刘禹锡《刘梦得集》之《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》:"地得青乌相,宾惊白鹤飞。"柳宗元《柳先生集》中《伯祖批赵郡李夫人墓志铭》:"艮之山,兑之水,灵之车,当返此。子孙万代承灵址,谁之言者青乌子。"
青乌子传有经后世整理《四库全书》辑人的《青乌先生葬经》。据史考证,今传精乌先生葬经》已非古本青乌子《相冢书》或《葬书》,古本青乌子书已失传。
由前所述,自青乌子始,堪舆或称风水已逐渐专业分工分成两大分支:即阳宅堪舆家,(专门从事活人择地、择居相宅及规划营建等),阴宅堪舆家(即专门从事死人择地,择墓,相家及规划营建等)。
另外,关于青鸟的说法争议很多,一般认为"青鸟氏"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,属于上究天文的一种官。如《左传昭公十七年》的记载中所言的"少吴之国",以"百鸟名百官",其中"青鸟氏,司启也。"上推远古,如《山海经》中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臣。又如汉班固《汉武故事》:"七月七,上于承华殿斋,日正中,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。上问东方朔,朔对日:'西王母暮必降尊象,上宜洒扫以待之。"'故后人常将青鸟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。唐代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:"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。"
青乌和青鸟
王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、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,以人名隐指风水。历史上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,见晋代葛洪《抱朴子内篇极言》:"昔黄帝……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。"宋代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载《轩辕本纪》:"黄帝始画野分州,有青乌子,能相地理,帝问之以制经。"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,元代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:"秦有青乌子,著《青乌经》。"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。
卜宅相宅图宅
"卜宅",最早见利尚书召诰》。"太保(按.姬爽)朝至于洛,卜宅。厥既得卜,则经营。"是说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营建洛邑之事。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卜宅之文,"贞:作大邑于唐土"(金611);"乙卯卜,争贞:王作邑,帝若,小道从之唐"(乙570);
"庚午卜,丙贞:王易作邑,在兹,帝若"(丙86)等等。此时之卜,为考察,选择之意,并非单指占卜。
卜宅为择地而居,当如汉刘熙《释名》"宅,择也,择吉处而营之"之意。后世衍义,又有卜邻、卜居、卜筑、卜宇、卜地等语。
卜邻一语出自《左传昭公三年》:"非宅是卜,惟邻是卜二三子,先卜邻矣。"意为选择良邻而居,历史上有"孟母三迁"典故。"一昨陪锡杖,卜邻南山幽。"(杜甫《寄赞上人》诗句)
卜居一语出自《史记周本纪》载,"成王使召公卜居,居九鼎焉。";《说苑至公》"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","周公卜居曲阜"。卜居与卜宅同义。"访字北山阿,卜居西野外。"(《艺术文类聚》载南齐萧子良《行宅》诗句)
卜筑,如《梁书刘讦传》"曾与族兄刘歌听讲于钟山诸寺,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洞,有终焉之志"。"伊人卜筑自出深,桂巷杉篱不可寻。"(唐代李商隐诗句)卜筑意同卜居。
卜宇,如《艺文类聚》载南朝梁任肪《齐司空曲江公行状》:"爱乃卜宇金陵,索带林壑"。卜宇意同卜宅。
卜食,如《隋书高祖纪》"龙首山川原秀丽,卉物滋阜,卜食相土,宜建都邑"。这里的卜食已非如魏晋作伪的汉孔安国《尚书传》释卜食为"卜必先墨画龟,然后灼之,兆顺,食墨。"说卜食用墨画于龟壳,灼烤后,裂纹正好食去墨道,乃为吉利,是占卜之术。前述卜食是说,民以食为天,则择土肥水美之地,以长久居民,使服用相食,乃国家长盛之本。
相宅一语典出,乃《尚书召浩》:"成王在丰,欲宅洛邑,使召公先相宅"。又云"惟太保(按,即召公)先周公相宅"。《尚书洛浩》载述同一事件,云"召公既相宅,周公往营"。由相宅衍义,亦有相地、相土、相墓之说。在《吴越春秋》中记载,周敬王六年,伍子胥为吴王阖闾谋建国都,始"相土尝水",尔后象法天地,以筑大城,是为阖闾城,即今之苏州。
图宅,是在汉代以后,随着"图谶","图纬"的盛行而在风水中渐为引用。所谓图,指河图;谶即预言,纬乃与谶一样,为预言解经隐语。由于谶、纬之术有图、有书,故其名为图谶。图纬或总称图书。
王充《论衡浩术篇》所引的《图宅术》和盂康《图宅书》,为堪舆家所宗之术。此后,图宅一语,流传为看风水,相宅相墓的别称之一。
吾辈皆为发扬中华文化精髓,勿恶言相赠,若是学识指教,虚心受教,多多益善!